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浅析《儒林外史》中的儒生形象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摘要:《儒林外史》由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秀才吴敬梓所著,作品以白描手法真实反映了科举制度下的儒生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对人性的审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

摘要:《儒林外史》由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秀才吴敬梓所著,作品以白描手法真实反映了科举制度下的儒生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对人性的审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

\n

关键词:《儒林外史》;科举;儒生形象

\n

《儒林外史》以当时的社会环境为背景,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揭露了读书人为追逐功名利禄所表现出来的丑陋的嘴脸,其根本点在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儒林外史》是科举制度下儒生的生存状态的名著,让我们走进《儒林外史》中的儒生。

\n

一、腐儒形象

\n

科举考试内容狭窄,八股文是考试规定的文体。众多考生都把自己的才华用在这上面,切磋琢磨,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于许多文人来说,八股文仅是仕途上的一块政治敲门砖。八股文过于古板,科举考试又考八股文,所以说科举制度强有力的削弱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性。科举制度将衡量读书人价值的标准简单化,格式化了:榜上有名者即意味著学识过人,名落孙山者则被证明其学识浅陋。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八股文确实也没用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人的思维和创造力。

\n

《儒林外史》中刻画了几个典型的儒生形象,第三回周进看贡院,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上,众人唤醒他,依旧哭天抢地。金有余告诉众人他的情况,众人凑钱给他捐了贡生,取得了考试资格,结果一路高中,做了广东学道。周进深参加考试的人的疾苦,几阅试卷,点了五十四岁的范进头名,并鼓励他继续参与考试。范进终于中举,因兴奋过度而疯了,还好胡屠夫一巴掌打醒了范进。自此,范进家日子富裕起来。

\n

作品第三回,先是周进在贡院里触景生情,伤心欲绝,昏死过去;又是范进中举,昏厥疯癫,最后是范母听说家里所有物什,包括仆人丫鬟都是她的了,因此兴奋过度,与世长辞。三个人的昏死,读来不免让人心情沉重。同时可以看出,科举制毒害了许多人,功名让人疯狂,让人性扭曲,这无疑是对科举制度的控诉与抨击。

\n

以科举制度审视高考制度,不难发现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衡量莘莘学子成败的仍然是金榜题名。大家只看最后的结果,不曾看到你曾经的努力和付出,考上好大学就是成功,考不上就是失败。其实这种单纯的以考试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许多孩子的天赋,存在不合理性。

\n

二、伪儒形象

\n

匡超人本是个品行良好的孩子,严格遵守儒家的孝悌规范。他对家庭无私奉献,责任心强,聪明能干,刻苦上进,待人谦恭有礼。家庭衰败了,父亲病了,他大哥赶快分家,恐怕承担责任;超人却安顿好父母,一个人肩负起家庭的重担,给父母安心的依靠。作品中写到火中逃难时的情景:“他大哥只顾得他一副上集的担子。担子里面的东西又零碎,有芝麻糖,豆腐干,还有腐皮,泥人……唯恐掉了哪一件。匡超人别的都不重要,忙跑进屋里抢了一条被子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把两只手搂的紧紧的,且顾不上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地上坐着。又飞跑进来一把拉着嫂子,指给他们往外走,又把母亲扶起背在身上。”1这段描写从正反两面的对比,形象地衬托出匡超人的孝顺,把这个人物的人性美刻画的栩栩如生。对家庭的责任心,对父母的孝顺,顾全大局的思想,总之,刚开始的匡超人有着人性的光辉。

\n

一次机会他得到了李知县的青睐,收到知县的帖子,此后他一步步走向官场,同时也逐步堕入罪恶的深渊。偶遇潘三爷是匡超人人格转变的关键。匡超人亲眼目睹了潘三为非作歹,却没有阻止,反而自己也参与并获取利益。对于自己做的伤天害理之事,匡超人心知肚明,但他利欲熏心,在潘三的教唆下,失去了自己的主见,对利益的追求已使他违背了人性。

\n

《儒林外史》中有关匡超人婚姻方面的描写,匡超人先是怕说出丈人门上地位低微,让人轻笑,所以撒谎说没婚娶。后李给谏提亲时,他觉得若答应了,又恐理上有碍,转一念想“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入牛相府,传为佳话,这又何妨,”2于是就答应了。这两处心理描写说明其虚荣,媚上,钻营的品性,为了谋取功名利禄,不顾道德伦理。

\n

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形象,以他人性的巨大变化为线索来展现他的虚伪,其旨在围绕着这条主线穷尽儒林世相,体现人性的丑恶和世态炎凉,反映了科举制度下儒生良知的泯灭。另一方面,也在教育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们,应该是这个社会的良知。

\n

三、真儒名士

\n

吴敬梓先生所塑造的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真儒名士是杜少卿,他看不惯权势,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势力现象极为愤怒。少卿乐于助人,视钱如粪土,一心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n

杜少卿痛恨富贵和权势,他将自己的钱财慷慨地给予困难的人。马二之流把受朝廷“征辟”而做官视为莫大的恩宠,杜少卿却冒着欺君大罪,装病辞去朝廷的征辟,索性连秀才也不要了,再也不参加科举考试。自此以后,杜少卿挣脱了名利的束缚,得到了灵魂的自由。杜少卿乐于助人,谁有困难,向他求助,“他就捧出钱来给人家用”3。我们可以看出他助人为乐,视钱财如粪土,在他身上有一种扶贫济困的豪侠风范和儒家的仁爱精神。

\n

我国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思想,但杜少卿很尊重自己的妻子,他对自己妻子的爱是专一的。少卿拒绝纳妾,愿意陪着自己的妻子游山玩水。杜少卿敢于向封建制度挑战,他不顾世俗的眼光,追求理想的爱情与婚姻。

\n

杜少卿是真儒名士,也是封建科举制下的“初醒者”。他眼里众生平等,没有明显的封建阶级观念。他异常的敏感,身处浊世而保持着读书人的独立人格,逆着当时的社会潮流而前进,他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追求平等与自由。

\n

四、结语

\n

《儒林外史》清代儒生的真实写照。通读作品,我们在同情那个时代儒生的悲剧命运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现在对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为知识分子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需要我们每一代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n\n

注释:

\n

1、吴敬梓著,《儒林外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2页。

\n

2、吴敬梓著,《儒林外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6页。

\n

3、吴敬梓著,《儒林外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9页。

\n\n

参考文献:

\n

[1]吴敬梓. 儒林外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n

[2]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M].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2.

\n

[3]菏泽翰. 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n

[4]蔡国梁. 明清小说幽探[M].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5.

\n

[5]武时颖. 试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4).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址: http://www.qqhedxxb.cn/zonghexinwen/2020/0520/362.html



上一篇:小学阶段“国画”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下一篇:安徽财经大学两名学子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版面费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发表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