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根据2012年国家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被拆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根据2012年国家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被拆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专业代码0)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专业代码0),这2个专业均可以授理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1-2].在此专业调整的基础上,结合齐齐哈尔大学该专业10余年的办学教育实践,以及所依托的学科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学科专业发展方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重要基础作为改革的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手段,逐步完善和实施专业培养方案,建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1 地方特色的办学理念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将城乡建设作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可以预见,我国对区域规划、城乡规划管理、村镇规划、土地规划与管理及城镇体系规划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迅速增长.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考虑到学校主要服务于齐齐哈尔市乃至黑龙江省地方经济,生源主要来自黑龙江省二本考生的特点,专业把社会大量急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己任,体现出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目前,专业提出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基础教学,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办学理念,并初步建立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 总体构想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和专业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不断完善专业实践、毕业实习、课程实践和理论课程等课程体系.加强实践实习基地的建设,并与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合作,展开深入的实地调研,逐步调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2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人文地理、城乡规划、测绘科学、土地资源、土地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熟悉掌握城乡规划、土地资源和房地产管理等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立足于宏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3]. 2.3 课程体系的建立 课程体系的建立应根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专业基本要求,设置专业课组模块,确定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需要,并逐步优化课程设置.为此,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提出课程设置方案(见表1). 2.3.1 基础课模块 自高校扩招以来,社会就业难度不断加大,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面对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以后选择了继续深造.为了满足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的需要,对基础课程教育进行了加强,设置了基础课程模块.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搭建了一定的平台. 2.3.2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模块 为了确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定位,体现该学科的特点,突出该专业的特色,设置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模块.这些课程突出体现了以人文地理、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和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的地理科学、规划科学及其相关科学的地位,培养学生具有人文、规划等深刻思考的能力,这也是国家统一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5]. 2.3.3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该模块在课程选择范围上进行了拓展,在突出专业方向上体现了一定的特色,并且对专业方向进行了统一的定位,使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多样性和方向性.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成为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根据自身条件及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开设相应的课程,打破原有规定的课程,增加专业特色课程数量,以此来拓展学生的选择范围,让学生进行自主选课,专业方向课模块主要包括区域城乡规划和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2个方向. 2.3.4 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专业选修课程对学生今后继续深造发展及拓宽学生知识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发展空间,在该模块课程的设置上增加了选修课程数量,并要求新开课程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增开研究型、实践型和自主学习型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等选择该模块的课程,课程设置上结合相关学科,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和余地.依据以上构想,结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相关学科在社会市场上的就业需要,提出该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由人文地理学课程群、城乡规划课程群和土地资源与房地产课程群等3大选修课程群组成. 2.3.5 实践教学模块 在实践教学方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更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课程内的实验主要培养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应用能力,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为主,如计算机辅助规划制图、城市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镇规划等课程.除了具有一定理论课时外,还有实践课时,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参加的科研项目或实践的亲身经历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计划,把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专业实践课程采用开放式的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使学生通过专业理论必修课和专业特色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再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就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开拓学生视野,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主要包括科研实践训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科研实践训练主要通过学生参与相关专业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其实践研究素质,提高研究能力和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科研能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一些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了给学生提供调研、测绘和规划等一系列整体工作环境,使实践教学过程按照专业岗位的需要对学生的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及协作能力进行培养[6].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意识和精神,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适应社会搭建了就业平台. 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充分利用野外现场教学资源,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和路线,达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主要包括人文地理实习、城市规划实习和测量学实习等[7]. 3 结论 本文提出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2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专业理论的发展以及社会需要的变化,不断完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希冀培养出专业水平高,深受社会欢迎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址: http://www.qqhedxxb.cn/qikandaodu/2020/0713/381.html



上一篇:崔昊浅绛山水画赏析——以《荻花江行图》为核
下一篇:走向世界的研究领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版面费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发表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