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从教育公平角度分析齐齐哈尔地区技巧课音乐教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公平与教育公平公平的本质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亦或是资源分配关系的相关规则。“公平”,从词义角度来看,与公道、平等、均等、公正的意思相近,但公平并非是均等

一、公平与教育公平 公平的本质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亦或是资源分配关系的相关规则。“公平”,从词义角度来看,与公道、平等、均等、公正的意思相近,但公平并非是均等,相对于均等它更朦胧,更具有抽象性。正因如此,所以长久以来公平的概念一直都是模糊、朦胧、不具体的,更加没有可操作的实践意义。 教育公平同样如此,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不仅仅是我国,实际很多发达国家同样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大量移民涌入和日渐悬殊的贫富差距同样产生许多教育不公,但总体来看,西方国家在教育配置设施投入上还是比较注重公平的,这点的确值得我们学习。而中国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教育投入和政策倾斜造成了“重点校”的诞生,重点校让家长趋之若鹜,于是高达几百万的学区房应运而生。而重点校通过择校、共建等途径,又获得远远超过普通校的教育资源,基于各种利益驱动,学校“寻租”活动由此产生,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教育公平理念 实际教育公平并非新观念,相反,教育公平的观念可谓源远流长,而追求教育公平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历史上看,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理念的是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而亚里士多德则率先提出利用法律确保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两千多年前的古老东方,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民主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的思想基础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三字经》中的“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说明了人人都有成才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基于对“性相近,习相远”的认识,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理念。也正是因为“有教无类”的思想,所以孔子的三千弟子中,什么阶层的人都有。“有教无类”的本义是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地区,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所以孔子的弟子来自蔡、晋、秦、鲁、齐、陈、宋、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民族之分。此外,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司马牛、南官敬叔、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如子路、仲弓、颜回、曾参、子张、闵子骞、子贡子夏等。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 我国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共经历了1300年。这种一视同仁,不限年龄,面向不同阶层开放的科举制度同样体现出教育公平的理念,无论你是权贵子弟还是平常百姓,想当官全凭笔底功夫,不玩一点虚的,而且并不存在歧视,不限制年龄,像范进中举人时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仍然可以参加考试。最后就是教育水平公平,考试时并不因为你师出名门而高看你,更不会因为你自学成才而轻视你,看的是你的真才实学,锦绣文章。 近代著名思想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的一系列进步教育理论包括普及教育、平民教育、生活教育等思想,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他积极倡导教育改革毕生致力于用平民教育取代,只为统治者服务的阶层教育,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第四十一条这样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准,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从《共同纲领》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 近代西方国家同样重视教育公平,甚至在18世纪末,就已经有一些西方国家就已经制定一些立法措施,利用法律确保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而到了近现代,又出现了不同教育公平理念,即激进主义教育公平观、保守主义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教育公平观和后现代主义教育公平观。激进主义教育公平观,追求的是结果上的公平。认为社会应保障每一个学生都有取得教育成功的机会,对那些没有取得教育成功的学生要进行补偿教育。保守主义教育公平观,仅仅是在法律上确保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但没有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差异性,所以实质上仍然有失公平。自由主义教育公平观,注重过程公平,要求从教育制度上平等地对待每个受教育者,保证人人都可以受到同等的教育。这些教育公平观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教育公平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变迁,这些教育公平观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标准。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同样也可以超越社会现实,它是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具有其历史合理性同样具有历史局限性。 现代普遍认同于后现代主义教育公平观,这种公平观理念不仅仅是确保了人人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同样尊重人所具有的差异性,主张部分国家、种族、年龄、性别等等,强调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三、技巧课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 相对于其他学校教学科目,技巧音乐课具有其特殊性。采取一对一而非一对多的授课模式,教师在面对学生教授某个技巧时,教学结果不得不被迫依照该学生的实际掌握、接受能力和技巧熟练程度而进行。有的学生某个技巧掌握的快,学习进度就快,反之就慢。此外,学生私下的练习时长和刻苦程度也同样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结果。那么如何能够最大化的实现技巧音乐课的教育公平?应该成为我们经常思考和讨论的话题,并科学有效地付诸实践。 四、技巧课音乐教育所显示出的教育不公 技巧音乐课较容易出现三种教育不公平现象,即教育机会不公平、教育过程不公平和教育结果不公平。 1.教育机会不公平 以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为例,全院音乐专业教师近百人,虽然都是高学历的专业教师,但教师因其技巧音乐课的特殊性,所以每位教师的实际技巧水平还是有所差异的,专业技巧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刚刚毕业、几乎没任何教学经验的教师同样被安排作任课教师,而技巧音乐课一对一单独授课的特殊性,就造成了这种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现象。 2.教育过程不公平 对于技巧音乐课,教育不公平现象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非主观意愿的,甚至可以说是被迫的。一对一而非一对多的授课模式,教师在面对学生教授某个技巧时,教学过程不得不被迫依照该学生的实际掌握、接受能力和技巧熟练程度而进行。有的学生某个技巧掌握的快,学习进度就快,反之就慢。这势必存在教育过程不公,即便不存在主观意愿,但这种不公平却是客观存在的。 3.教育结果不公平 技巧音乐课,学生自身的实际业务基础、领悟能力、学生课下的练习时长和刻苦程度同样会造成技巧音乐课教育结果不公平。 五.技巧课音乐教育公平最大化的基本路径 1.摈弃“同等看待”,强调“因材施教” 首先,不要“同等看待”。平等地给每位学生平等的机会。这就是“机会平等”。“机会平等就是要肯定每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特点的”。也就是说教育的平等不是指名义上的平等,而是个人化的平等,不是要把每位学生都拉平,而是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具体到实际教学中,即在乐曲曲目和技巧练习曲选择上,要均衡考虑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和差异性,不要机械的安排同一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演奏同一首乐曲或练习曲。 其次,采取积极意义上的区别对待。学生在实际掌握、接受能力和技巧熟练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不能“同等看待”,但是如何对待这些差异?后现代主义的公平观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的公平。所以,既然人的天赋存在着差异,我们就应该正视这些差异,从差异出发,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差异,看待平等,因材施教,通过适合学生自己的曲目或练习曲使每一名学生最大程度的展现自己,发挥潜能,这才是现代的平等观。 2.保障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尽可能为学生的权利的实现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营造出一个平等温馨的校园环境。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工具,更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奴隶。为学生建构一个平等正义的校园环境,确保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只有真正的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公平才有建立的基础。 其次,在承认学生个人权利合法的基础上,也要坚持应尽的义务和道德责任。作为生活在社会和关系中的个人,不管是否意识到,都要对他人、对社会负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肩负一定的使命。这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 3.是在教育关爱中分配公平 教育关爱是一种态度更是体现教育公平原则的主旨。公平原则即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无论其家境背景如何、性格如何、业务水平如何、家庭教育如何、学习成绩如何、教师都要如春风般温柔地对待学生,做到循循善诱,做到恒定的给予学生教育关爱。当快乐时带给学生快乐,当遇到压力时同样给予学生快乐,将关爱一以贯之。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天性并对其进行客观地评价。肯定每一位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当然平等并不意味着就是抹煞差异。相反,平等更要尊重差异。这种平等和尊重是建立在对差异的尊重的基础上的,这种公平观理念不仅仅是确保了人人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同样尊重人所具有的差异性。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差异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恒定无差别的教育关爱。 以上是我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齐齐哈尔大学技巧课音乐教育为例,以实际情况、调查研究着手,寻求最大化的实现技巧音乐课教育公平的方式方法。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保证技巧音乐课教育起点的公平,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能做到的是保证过程的公平,尽量使教育公平最大化,从而更好地推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技巧课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址: http://www.qqhedxxb.cn/qikandaodu/2021/0127/503.html



上一篇:用音乐艺术形态诠释齐齐哈尔城市文化的实践探
下一篇:“我们的价值观——曲艺走基层全国百场巡演”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版面费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发表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