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文化特色研究(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结语 当前,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自身原始形态特征的研究还是不够的,成果也不多,今后还必须加大力度,以使研究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

结语

当前,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自身原始形态特征的研究还是不够的,成果也不多,今后还必须加大力度,以使研究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成果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研究也应同时开展起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研究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新形势、新局面。

〔1〕杨沐.家乡、田野、信息技术、互联网——21世纪(音乐)人类学田野考察方法探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03).

〔2〕刘致畅.论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D〕.兰州大学,2013.

〔3〕张娜.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D〕.赣南师范学院,2012.

〔4〕吕群.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民族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路艺.梅里斯区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D〕.青岛大学,2010.

〔6〕冯翔祺.试论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达斡尔族民歌风格及演唱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08.

在各种论著中,对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考察与研究涉及不多,已有的著述,主要还是研究音乐作品自身,而忽视了文化部分,忽视物质性、社会性、心理性音乐在黑龙江北方民族音乐现象系统化结构中的整体作用,尚未把数量众多的各不相同但又相互作用的音乐环节,在各种影响作用之下是如何作为整体在社会生活中生存来进行全局性的、综合性的把握,进行宏观的整体研究、对比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可见,以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为例论述齐齐哈尔市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视角是独特的。一、达斡尔族的音乐文化口头民间文学。达斡尔族虽没有文字,但以世代口头流传形式创造了丰富的口头民间文学。其中以“乌钦”流传最广,最受人民欢迎。“乌钦”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有曲有词。表演时,常是一个人用四弦琴自拉自唱。“乌钦”的内容广泛,歌颂英雄除暴安良,赞美家乡美丽风光,反映民族历史源流,歌颂男女纯朴的爱情。短的“乌钦”可以说上几天,长的可以演上数月。《少郎和岱夫》《西小姐》《兵营之歌》《去海拉尔路上》等都是流传较广的“乌钦”。还有“乌日格勒”,“乌日格勒”达斡尔语“故事”之意,它是寓言、传说、神话的通称。其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歌颂了“巴特热”(英雄),抨击了“莽格”(恶鬼的形象),反映达斡尔族人民的爱与恨,追求与理想。在发展过程中,达斡尔民间文学还吸取了汉族、满族、蒙古族民间文学的精华。用达斡尔语和诗歌形式改译的《三国演义》《西游记》《西厢记》《聊斋志异》等说唱译本,在达斡尔族中流传甚广。“扎恩达勒”是一种类似山歌、小曲体裁的民歌。通常是在野外放牧、田间劳动、骑马赶车时吟唱。其曲调悠扬,奔放。可分为有词和无词两种类型。无词的“扎恩达勒”是一种以“讷——呀,呢——呀”等无实在意义的衬词唱曲调的歌;有词“扎恩达勒”是在曲谱上填词的歌,有《美丽的嫩江》《牧歌》《快去撒网啰》《出嫁之前》《出征》《马上的哥哥在何方》《看年画》《想情人》等。“雅德根依若”属萨满歌曲。是“雅德根”或“巴格奇”治病跳神,以及集体祭祀活动时唱的歌。歌词内容多带有宗教迷信色彩。演唱时由 “雅德根”或“巴格奇”领唱,其他人帮腔。《野鸡经》是代表性的萨满歌曲之一。清代达斡尔人阿拉布丹的《蝴蝶花的荷包》《四季歌》《戒酒歌》等,都在达斡尔族人民中广泛流传。“哈肯麦”(又称鲁日额勒)是以女子为主的达斡尔族民间舞蹈。每逢春节来临,从大年初一晚间开始,姑娘和妇女们都来到晚会上翩翩起舞。“哈麦肯”分三个阶段;最初是二人对唱对舞,歌曲曲调委婉,节奏流畅,舞步轻缓;第二阶段,以舞为主,歌曲多为两个乐句组成,乐节不断重复,节奏逐渐欢快,跳跃,舞步也加快,加大;在高涨的情绪中进入第三阶段,对舞者一手叉腰,一手握拳伸向对方,左右手交替动作,成对舞者相互对打戏嬉。此阶段不再唱歌,舞者口呼有节奏呼号,此时,第三者下场起舞劝阻,全舞结束。“哈肯麦”舞蹈动作取材于生产、生活,有担水、洗脸、摘豆角、鸟舞、鹰飞之式。歌词内容丰富,歌颂劳动生活,表达美好的愿望。“哈肯麦”歌曲很多,主要有《海奇姆哟》《昂齐》《摇篮曲》《小蓝花真美丽》《我不嫁给他》《想娘家》《盼亲人》等。“木库连”是达斡尔独特的民间乐器。它是用铁片或铜片制成,结构简单,小巧玲珑,含在口中,用手拨动簧片弹奏,其声悠扬悦耳。达斡尔青年多以“木库连”弹奏来传递爱情,此外,达斡尔族中还有四弦琴、二胡等乐器。汉族的文学艺术对达斡尔族民歌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首先在民歌音调上,达斡尔族民歌手或是将汉民族的民歌音调全盘拿来填上达斡尔族歌词,然后按其本民族的审美观念对语言语音和演唱风格予以改造,或是将汉民族的民歌音调局部拿来融汇在本民族民歌中,形成一种新的风格,如《四季歌》,最初传唱时名为《征战四季歌》,很容易看出汉族民歌《小放牛》的影子,它描写了参加征战的人在四季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目前流行的《四季歌》把描绘四季部分摘录出来,编为四段“扎恩达勒”。二、齐齐哈尔市达斡尔音乐源流在黑龙江流域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自古就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据《竹书纪年》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黑龙江地区的肃慎先民们就派代表到中原地区向帝舜贡献弓矢。世居在黑龙江流域的主体民族,世世代代活动于斯,繁衍于斯,创造于斯,谱写着一部漫长的文化史,传承着悠久的黑龙江北方民族音乐文化。而世居民族中的鄂温克、鄂伦春、赫哲与达斡尔等古老民族生活在黑龙江北方兴安岭及四周的草原、河谷地带,历史上曾被称为“森林里的人”。他们长期交错杂居在一起,关系往来甚为密切。生存在兴安岭这同一自然环境中的民族,由于生存地理上的封闭性,使这些民族在相距较近的生活地域中有着频繁的接触和往来,生产、生活交往以及相互通婚,是他们关系密切的重要原因。自然环境能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数量、种类有极大差异,资源的贮存量及贮存形式往往决定了人类生产活动的方式。兴安岭的自然生态,决定着人们的产业结构,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特殊的生存方式和音乐文化行为。特定的地理区域联系和文化联系以及相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使兴安岭的这些民族具有相似的社会文化结构,其文化形态上也具有相似性特征,包括构成社会文化结构的诸元素如经济、婚姻、家庭、教育、艺术等基本内容,其音乐文化的生成、演变和发展,也受其整体社会文化的制约,并表现出特殊的文化功能。15世纪前叶,达斡尔族人居住在格尔必齐河以东到精奇里江(俄罗斯境内的结雅河)一带,从事畜牧业和渔猎生活,以后他们在那里建立了许多定居村屯,发展了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16世纪中叶,沙俄派遣“远征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达斡尔族集居区,达斡尔族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英勇斗争,表现了他们,热爱家乡、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强信念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从清代顺治初年起,达斡尔人逐渐被迫迁往黑龙江右岸,沿嫩江定居下来。为了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他们仍沿用在精奇里江一带居住时的地名。如齐齐哈尔的“雅尔赛”等,都是他们原住黑龙江左岸时的地名。关于他们的这段经历,民歌《达斡尔的歌声多么嘹亮》中唱道:“达斡尔的歌声多么嘹亮,达斡尔民族居住在黑龙江;过着游牧生活放着牛羊,从事农业搬到了嫩江边上;时间多么快已过百年,子子孙孙都在这里成长。”1953年8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在民族调查的基础上正式宣布达斡尔族为单一民族。达斡尔民族的特殊生活、生产方式,生存地区的特殊地理条件,独有的艰难迁徙之路,是达斡尔民族文化的源泉,也是达斡尔音乐的根基。达斡尔音乐的深沉、悠扬、激昂、抒情,体现出这个民族区别与其他民族的个性。三、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态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达斡尔族的音乐文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近现代民歌达斡尔族近现代民歌是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们比起传统民歌来又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我们试把近现代民歌与传统民歌做一比较,不难发现,近现代民歌已经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民歌的新特色。1.突出的时代特色,紧密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达斡尔族民歌历来是反映现实的,但在近现代民歌中紧密反映现实的和强烈的时代特色更为突出,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贯彻“双百方针”,走上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轨道,民歌作品不仅数量多,质量好,而且在形式上也有所丰富,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2.音调的丰富发展,使民歌更加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达斡尔传统民歌音调富有特色,但它们毕竟是对过去生活认识的反映,要用它来反映现代生活,就会遇到许多困难。近现代民歌从表达思想感情的要求出发,在把握住达斡尔民歌以级进为主的五度结构旋律特点的同时,大量融进诸如跳进、回绕、波浪等旋律进行,使固有的音调有了发展。在调式上,由已有的五声调式发展成六声、七声结构;节拍亦有了许多新因素。这些都是以往民歌中所没有的特点。3.创作队伍的形成和演唱方式的多样化,促进了民歌的繁荣发展。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涌现出一批民歌作者,他们置身于群众中,在民族沃土中生根开花,创作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近现代民歌的创作队伍的特点是群众、业余作者和专业作者的结合。近现代达斡尔民歌由于它自身的先天原因和发展中的诸多困难,也遇到过许多困扰,自觉不自觉地偏离过正确轨道,出现过曲折,后来又受到通俗歌曲的冲击,有人甚至预言它会消亡。困难和消亡并不存在必然因果关系,只要我们正视达斡尔民歌的存在,认真总结经验,克服缺点,战胜困难,那么达斡尔民歌在新的高度上继续进步发展完全是可能的。党中央弘扬民族文化的号召给民歌的发展造成了良好的氛围,民歌自身的发展为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继续积极探索,不断进取,勇于创新,民歌的日益繁荣仍是指日可待的。在齐齐哈尔政府的重视下,达斡尔族已涌现出一批专业音乐家,他们在为继承和发展达斡尔族音乐努力工作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二)近现代舞蹈每逢节日和敖包会,达斡尔人便跳起哈库麦勒舞,赞美新的生活,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著名的舞蹈老艺人康菊欣、吴彩歌、何刚阿及其传人康喜荣,继承和发展了优秀的达斡尔族歌舞遗产。近年来又新编了反映达斡尔民族新生活的《采黄花》《瑞雪》《赶集路上》《丹顶鹤的春天》《欢乐的乌菇斯勒》等舞蹈。其中有的在省内舞蹈比赛和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获奖,有的拍成了影片。(三)近现代说唱1953年,达斡尔族文化工作者孟希舜,深入民间采录乌钦,搜集整理40余首,流传于嫩江流域。1956年春,单秀荣在齐齐哈尔市选拔节目会上演唱了长篇扎恩达勒《妈妈,我的苦难哟》前5段,引起人们对乌钦的注视。其后,出现了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党和毛主席的新的乌钦作品,加之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挖掘整理传统乌钦,乌钦有了新的发展。1959年1月19日至23日,齐齐哈尔市举办了群众文艺创作会演,郊区达斡尔族业余文艺工作者演唱了 《嫩江两岸达斡尔族生活幸福》《共产党的恩情比水长》《歌唱梅里斯》《美丽的大草原》和《嫩江岸上》等新乌钦。会上还有两个人表演唱,并且使用了小乐队伴奏。1963年,作家程树榛在达斡尔族地区向乌钦歌手鄂力汗搜集一部乌钦《开山的钥匙》,发表于《黑龙江民间文学》上。1964年夏,达斡尔族民间文学家、音乐家白杉,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海雅屯搜集了多额热布库说唱的长篇乌钦 《文沁宝》(又名《文勒宝诺诺》),全文1000多行,韵文体,花辙,后又做过补充采录。60年代,达斡尔族音乐家杨士清、何今声和何银柱,对乌钦音乐做过很多采录,有些乌钦曲调发表在杨士清编的 《达斡尔族民歌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和何今声编的 《达斡尔族传统民歌选》(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出版)上。同年在北京举办中国达斡尔文化展览,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达斡尔族乌钦歌手色热在展览会上以乌钦形式演唱了自编的《歌唱祖国》和《我爱我的家乡》,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表扬与称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并译成多种语言向国内外播放。1964年11月26日到12月29日,在北京举行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黑龙江省代表团,由富裕县达斡尔族歌手何鉴福和齐齐哈尔市乌钦歌手何德志代表达斡尔族在观摩演出会上演出了乌钦 《一只铁桶的来历》《放牛人的歌》《共产党的恩情比水长》与《扎恩达勒永远在毛主席身边》。何鉴福和何德志在《北京日报》上撰文说:“在北京终生难忘的事,最大幸福的事,就是两次见到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特别是12月27日那天,毛主席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全体代表,并一起照了相。”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结束后,何鉴福、何德志参加中共中央东北局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的东北三省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团,到沈阳、长春和哈尔滨演出。1965年1月23日在哈尔滨演出时,何鉴福、何德志与艺术团一起受到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和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的接见并合影留念。乌钦《一只铁桶的来历》《共产党的恩情比水长》《放牛人的歌》,发表在1965年3月5日《黑龙江艺术》第3期上。“文革”中表现农民起义的达斡尔族的乌钦曾一度被禁止,《少郎和岱夫》被污蔑为歌颂“土匪”的“大毒草”。70年代末,在齐齐哈尔市郊区达斡尔族群众业余文化活动中,演唱过《紧握钢枪保边疆》《抓纲治国阿得克三》《金色太阳照大地》《金黄的五谷堆成山》等新乌钦。《紧握钢枪保边疆》收于1980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达斡尔族歌曲选》中。1980年2月,齐齐哈尔市成立了民间文艺采集小组。小组成员李福忠、刘兴业和那音太等人,在市郊区达斡尔族聚居的村屯采集了乌钦歌手胡瑞宝、胡海轩、那音太、二布库和喜荣等演唱的不同译文的《少郎和岱夫》,并由李福忠和刘兴业整理(色热和那音太翻译,那音太说唱)成文,全文2000多行,发表在1981年12月第3期《黑龙江民间文学》上,引起省内外学术界的注目和达斡尔族群众的特别关注。达斡尔族同胞奔走相告,纷纷向整理者要书,并表示感谢汉族同胞帮助出了书。1983年8月19日,《少郎和岱夫》作品获黑龙江省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奖;又于1983年12月10日获全国民间文学评奖(1979年-1982年)活动二等奖。李福忠和刘兴业又搜集了四部《少郎和岱夫》的不同译文。第二部为胡瑞宝、胡海轩说唱,何德林、色热翻译,全文800多行;第三部为二布库说唱,何德林、色热翻译,全文1000行,第四部为胡海轩说唱,色热、何德林翻译,全文1400多行,其中有少量道白;第五部为集体说唱、集体翻译,约4800行,其中有少量道白。这五部《少郎和岱夫》均收入1984年1月出版的《黑龙江民间文学》第10集中。倪笑春于1985年10月整理了吴风祥说唱的乌钦 《西小姐》,由阿布登库翻译,全文1500余行。2002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少郎与岱夫》。结语当前,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自身原始形态特征的研究还是不够的,成果也不多,今后还必须加大力度,以使研究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成果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研究也应同时开展起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研究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新形势、新局面。〔参 考 文 献〕〔1〕杨沐.家乡、田野、信息技术、互联网——21世纪(音乐)人类学田野考察方法探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03).〔2〕刘致畅.论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D〕.兰州大学,2013.〔3〕张娜.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D〕.赣南师范学院,2012.〔4〕吕群.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民族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12.〔5〕路艺.梅里斯区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D〕.青岛大学,2010.〔6〕冯翔祺.试论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达斡尔族民歌风格及演唱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08.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址: http://www.qqhedxxb.cn/qikandaodu/2021/0127/500.html



上一篇:从齐齐哈尔国际冰球邀请赛看我国冰球运动发展
下一篇:张明媛评传(续)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版面费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发表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