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轮廓流派和局限(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欧斯贝克(Osbeck,1993)看来,哈尔的社会建构论在倡导社会建构理念的同时又避免了虚无主义,提供了一种符合生成性评价标准的建构论版本,也提供了应

在欧斯贝克(Osbeck,1993)看来,哈尔的社会建构论在倡导社会建构理念的同时又避免了虚无主义,提供了一种符合生成性评价标准的建构论版本,也提供了应用外部标准进行评价的可能性(Osbeck,1993,p.346)。但欧斯贝克的观点也存在商榷之处。不同社会建构论观点构成一个强调不同方面的系列,具有不同的功效。也不可只以生成性为标准,还有其他实用用途也可以作为标准,哪一种理论更有用则要看具体语境。哈尔的社会建构论比较中规中矩,更像社会沟通社会学,缺乏对一些更为敏感的领域的探讨。

格根用社会建构论来涵盖后经验主义、后结构主义、无根基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理智运动(Gergen,2001a)。格根在1973年刊发的一篇《作为历史的社会心理学》为其社会建构论的提出和发展扫清了道路。在此文中,格根提出,社会心理学首先是一种历史性探究,它处理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重复和随时间变化的事实;知识无法在一般科学意义上进行积累,因为这种知识一般无法超越其历史局限。从被研究对象来讲,社会情境一直处于变迁之中,在越战中研究得出的心理学规律在其他情境中则失去效用;同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也不断地对被研究者产生影响,了解态度改变的影响条件的个体会对相应影响产生免疫,这些心理规律在社会中的普及也使旧的“规律”失效。而从研究者角度来讲,社会心理学研究带有价值负荷和描述性偏差,研究者因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带着某种价值观进入其研究,同时也往往顺应社会价值来使其研究富有意义,而且研究结果也根据社会文化来做出价值判断。而社会文化却处于变迁之中,这既与历史情境相联系,也与科学研究中的范式转换有关。在此意义上,社会心理学知识具有历史局限性(Gergen,1973)。

对于格根(Gergen,1985),社会建构论主要关注于阐述人们如何描述、解释或说明他们置身于其中的世界(包括他们自己)。在元理论层面,社会建构论研究一般包含下面四个假设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我们所认为的世界经验本身并不能呈现出我们理解世界的那些词语。社会建构论强调语言在促成和限制现实建构中的重要作用,而质疑知识的客观基础。经验本身并无法存留,而是通过语言才能够被标识、表达和沟通,而在惯例和协议之下,特定经验才被客体化。极而言之,没有语言人们甚至无法感知和确定特定经验的存在。第二,人们用以理解世界的词语是社会造物,是特定历史情境中人们相互交流的产物。个体赋予事物的意义变动性较大,事物意义只有在群体交流中才能通过共识而变得相对稳定。第三,一种既定理解方式的盛行或长时间存在并不是从根本上基于这种视角在经验中的有效性,而是基于沟通、协商、冲突和修辞等社会过程的变迁。第四,协商性理解在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与人们参与的很多其他活动紧密关联,对世界的描述和解释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行动。例如,对他人的负面认识也往往会有消极应对行为相伴随。

在格根的社会建构论脉络下,各种解释再也无法根据其与事实的符合程度来评价,而取而代之的评价标准是生成性(generativity)(Osbeck,1993)。格根(Gergen,1982,p.109)认为,具有生成性的理论可以挑战特定文化中的一些引导性预设、提出关于社会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形成对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的再思考,以及促成新的社会行为方式。这可以说是为社会建构论量身定做的评判标准。

实在论和建构论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一种社会建构论本体论。社会建构论与实在论的差异是本体论的,而非认识论的。激进社会建构论最为核心的观点是:最根本的人类现实是对话。既然人类现实无法通过物理的结构保持存在,它们就只能通过人们日常社会活动中的不断再造来维持存在。在此过程中,人们相互判断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他们所认为的现实并相互纠正。这些判断和评判正是在对话中发生的(Shotter,1992,p.176)。这样一种本体论描述的是并不独立于我们的概念和理论话语存在的实在。社会建构论将不同的认识论视为源于不同的社会本体论;不仅不同的理解方式源于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且被获知的“现实”也不同。

如果每一种社会行为和文化产物都是创造多重意义的资源,那么话语分析是一种合适的社会建构论方法论。话语分析反对存在真理、存在客观性和意义源于个体感知经验等观点。话语分析将研究工作理解为一种诠释性和创造性而非描述性的实践。话语分析的目的在于解释特定关于社会的观念如何被确定为真理。话语分析具有两个宽泛的目标。其一,提供一种对心理学“客体”(例如心灵、意识、推理等)、人类行为和社会事件的解释。其二,通过利用其他处于边缘地位的话语来阐述一般观念的建构特征,推翻被普遍接受的对“客体”的理解。推翻常规和真理的价值在于推翻具有压制性和剥削性效应的制度化话语和生活方式。话语分析的目的不是达到真理,而是行动和改变。知识的创造不是为了理解,而是为了改造(Durrheim,1997;叶浩生,2003,p.104)。话语分析方法与经验方法并不矛盾,它并没有试图排除或代替经验方法。通过经验方法建构的话语依然有益于人们理解世界。同时,话语分析的劣势在于,它总需要立足于其他话语存在的基础上,其本身也只是话语。使用话语分析方法需要在研究中将很多一般意义的词句都加上引号或划到括弧之中,这使其一边阐述一边也把自己的阐述放在括弧内,这种一般盖墙一边拆墙的做法最终也难以给人一种确定的解释。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址: http://www.qqhedxxb.cn/qikandaodu/2021/0505/604.html



上一篇:孙萌国画作品
下一篇:小波变换的分析方法研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版面费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发表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