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张明媛评传续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四节 获得巨大成就的《风刮卜奎》 《风刮卜奎》(发表于《剧本》2007年第8期),是作家根据齐齐哈尔的传说编写的戏剧。关于风刮卜奎的传说在齐齐哈尔流传了上百年,这是头一次

第四节 获得巨大成就的《风刮卜奎》

《风刮卜奎》(发表于《剧本》2007年第8期),是作家根据齐齐哈尔的传说编写的戏剧。关于风刮卜奎的传说在齐齐哈尔流传了上百年,这是头一次编成戏剧搬上舞台成为一部专门描写黑龙江独特历史的话剧。这部话剧由齐齐哈尔话剧团排演,在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植下,邀请了总政歌剧团一级导演胡宗琪执导,留法舞美黄楷夫出任本剧的舞美设计,经齐市话剧团的精心排练,已进京公演,并获得了“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和话剧最高“金狮奖”等多项国家大奖。

“卜奎”是齐齐哈尔旧称。“风刮卜奎”是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建城之始,地基打在嫩江的西岸,不料一夜风起,城址被刮到了东岸。天意不可违,人们便在嫩江东岸建起了这座卜奎城。因为是大风刮过来的,自然落在风口上,因此卜奎城的风非常大。老百姓说卜奎一年两次风,一次六个月。时至今日,卜奎的风仍然比其他城市的风强劲。据说机场的飞机都要用铁链子拴着,不然会刮到天上去。因为这是西伯利亚风和内蒙古风的汇合处,是一道风的走廊。这里虽然风沙大,但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1699年起齐齐哈尔成为黑龙江首府,至1930年,卜奎城共有68位黑龙江将军任职。卜奎城曾是流放地、殖民地和少数民族聚居的苦寒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决定着卜奎民众特有的文化传承和气质品格。因为远离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便形成了独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外面世界无论变革还是战乱,当传进卜奎城时,都已过了风口浪尖,这就是因为“山高皇帝远”吧!

因为山高皇帝远,国家把有“罪”的人放到这里来;因为山高皇帝远,一些杀人越货者、躲灾躲难者会到这里讨一席苟活之地;因为山高皇帝远,俄国人可以肆无忌惮地炮击卜奎城,日本人可以在这里统治十四年;因为山高皇帝远,得不到宠爱和垂怜的卜奎城,成了皇帝远在天边的一块鸡肋。

张明媛的话剧《风刮卜奎》写的就是这座卜奎城的故事。

《风刮卜奎》是通过描写二十世纪初一个家庭七十多年的历史变迁来表现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通过流人及其后代把中原文化传播到卜奎城,通过一个女人一生的经历阐述了这座城市的百年历史。一段段真切动人的剧情,一个个性格鲜活的人物,将这座神奇城市的特殊地理位置、多民族奇丽的多元文化展现在人们眼前。作品让流人文化、满汉文化、俄文化、日文化、黑土文化及诗人、胡子、侵略、抗争、爱情、伦理、传统道德、现代精神……在这里碰撞出绚烂的戏剧火花。

我看到的是网上播放的演出,并非现场演出,虽然有的地方看得不太真切,但足以感动我。

因为之前我读过剧本,所以在看剧时我不时地想到剧本中作家的描写,也想到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并进行对比。我太佩服张明媛的文笔了。有人评论说《风刮卜奎》是一部描写东北地区历史发展的《茶馆》,这话有些意思。老舍的《茶馆》描写的是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它告诉人们旧中国的黑暗统治必将灭亡,让人们吃不饱饭的社会必将结束。而张明媛的《风刮卜奎》描写的是东北地区近百年的历史,从民国经抗日战争,直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规模更为宏大,所表现的思想更为激动人心。她以东北黑龙江西部社会的生活为背景,从一个家族展开情节,故事就更为真实生动,人物也写得更为真切感人。

这个戏的成功基于以下几点:

一、亲切感人的戏剧故事

我还要说,张明媛是位非常善于组织戏剧故事的作家。她以往作品的成功,无不具有这样的特点。我认为,剧作家戏剧故事创造的好坏,是作品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戏剧品位好坏、产生戏剧趣味性的重要来源。张明媛编排戏剧故事的特点是──要依据生活、依据历史,并非是异想天开的胡编乱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生动感人的作品。

从《风刮卜奎》来看,她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剧中对于东北黑龙江生活的描写非常真切,像流人后裔宁汝成的好诗,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社会风气。只要是生活富足之家都喜欢这一套,不仅是黑龙江西部地区如此,就是流放到宁古塔的一些文人吴兆骞、张缙彦也无不如此。把中原文化传播到边疆是他们的功绩。像当时社会的动乱、清朝贵族后裔德平的被抢、匪患的猖獗,在民国时期的东北黑龙江也是说得着的。再有民国时期的学生演剧,以及日本人的占领东北──“路上一队日本兵整齐走过,靴子踩踏路面发出令人恐怖的声响”,也是非常真实的事。土匪邓龙的抗日,后来的叛变,都是实有其事的。作家安排到剧里的所有情节,几乎都不是她自己杜撰的。作家在谈创作时曾介绍过,为了创作这个剧本,她曾大量地查阅过历史资料,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作家在创作上所下的功夫。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址: http://www.qqhedxxb.cn/qikandaodu/2021/0324/573.html



上一篇:齐齐哈尔市家禽养殖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我们的价值观曲艺走基层全国百场巡演吉黑专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版面费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发表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