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唐君毅的大学诠释探赜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大学》是儒家最具诠释空间的经典之一,两宋以来的思想家多借诠释《大学》来表达自己的义理关怀。诚如唐君毅所言,“宋明至今中国儒学之发展,实大体有类于绕《大学》中所谓

《大学》是儒家最具诠释空间的经典之一,两宋以来的思想家多借诠释《大学》来表达自己的义理关怀。诚如唐君毅所言,“宋明至今中国儒学之发展,实大体有类于绕《大学》中所谓八目之次第一周”[1]。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1909-1978)继承了传统哲学的思想资源,对《大学》作了创造性的阐发。一方面,他接续了宋以来的《大学》改本运动,重订《大学》章句;另一方面,他提出了别具特色的格物致知诠释:感通格物说和致知三义说,并揭示了《大学》“本体与工夫相统一、内圣与外王相统一”的义理性格。

一、 唐本《大学》

二程以来,儒者们渐渐不满于古本《大学》文句的错乱,兴起了所谓的《大学》改本运动,朱子的《大学章句》即是一例。而阳明为了回应朱子学,力主恢复古本,引发了古本回潮运动。因此,《大学》文本问题历史地表现为多种改本之间的竞争以及改本与古本的竞争。而《大学》改本问题往往和格致诠释联系在一起。刘宗周就曾用“《大学》疑案说”来概括这种现象:“古本、石本、皆疑案也,程本、朱本、高本皆疑案也,而其为格致之完与缺,疏格致之纷然异同,皆种种疑案也。”[2]607

唐君毅非常清楚学术史上的争论,但他并不满足于历来的诸多版本。他以古本《大学》为依据,在批判吸收朱子《大学》章句以及宋明儒诸改本的基础上,重新编订了《大学》章句,形成了唐本《大学》章句。为方便论述,现将古本《诚意章》以上简录于下:

段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段2:知止而后有定……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段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国治而后天下平。

段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段5: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段6:所谓诚其意者……故君子必诚其意。

段7:诗云:……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段8:诗云:“于戏!前王不忘。”……此以没世不忘也。

段9:康诰曰:“克明德。”……皆自明也。

段10: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段11: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与国人交止于信。

段12: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唐本对古本的改动有三处:一是改“亲民”为“新民”;二是将段9、10、11移于段3后;三是将段2移于段11后。其文本结构如表1所示:

表1唐本《大学》文本结构表段1三纲段3八目段9释自明其明德段10释新民,即由自明其明德而明明德于天下也段11释止于至善,即谓明明德新民之事,在止于至善也段2、4、5释格物致知段6、7、8、12释诚意

在整体文本形式上,唐君毅仍采取朱子所确定的“典型结构”范式:将《大学》的文本按三纲八目、三纲释、八目释的顺序排列。但在具体的改动内容上,唐君毅对朱本《大学》则有所取舍。表2为朱本《大学》的文本结构:

表2朱本《大学》文本结构表段1、2、3、4三纲八目段9释明明德段10释新民段11、7、8释止于至善段12释本末段5谓“此为知本”为衍文,“此谓知之至也”上有阙文,作《格物补传》段6释诚意

由唐本《大学》文本结构表可知,唐君毅对文本的整体判定为:《大学》有错简无阙文和格致有传说。

第一,《大学》有错简无阙文。按照《大学》文义,段9、10、11明显是征引《诗》《书》来诠解三纲领。如果依据古本,这三段归入诚意章,会导致文义不连贯。唐君毅接受朱子的讲法,将这三段移到前面,当作三纲释文。这种经传对应模式,也使他接受了朱子改“亲”为“新”的做法。不过唐君毅反对朱子将段7、8、12也移于上,理据是这三段放在诚意章并不是妨碍文理。诚意章的大旨是在:通过个人慎独诚意的工夫使德性表现于身体情态,以德润身。段7、8、12是说通过内在意志纯化的工夫而使所知、所止的至善之道表现出来,扩充至极而化成人文。两者都是合内外之道的具体展示,按古本疏通,文义连贯,无需改动。朱子判定这三段是错简,认为段7、8是止于至善的工夫和效验,段12是本末的释文。唐君毅认为朱子这样移动没有充分理据,因为我们可以顺文义而将这三段都当作诚意的工夫和效验,不必多作移动。并且,朱子如此移动,直接导致了《大学》出现了阙文:两个“此谓知本”相连,朱子将其一视为衍文;而“此谓知之至”一语也缺乏上下文,故朱子断定此处阙了格物致知的释文。现在唐君毅将段7、8、12归入诚意章,也就没有理由认为《大学》有阙文。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址: http://www.qqhedxxb.cn/qikandaodu/2021/0727/659.html



上一篇:修道院与西欧世纪文艺复兴分析
下一篇:博弈与协调大学三大社会职能内涵的重审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版面费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发表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